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2004年,文科第一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讲座教授,文学院特聘教授,兼任副主席,学会副会长,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巴金研究会会长等。
陈先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30余年,是一位有杰出贡献的学者、批评家。曾任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和比较文学学科带头人。他在一九八七年提出“新文学的整体观”并在当年发表了《当代文学观念中的战争文化心态》,提出了“战争文化心理”的概念。一九八八年在《上海文化》杂志上,与王晓明共同主持“重写文学史”栏目。九十年代初倡导“人文精神大讨论”,从这时起,大一统的“共名”开始瓦解,陈思和将其命名为“无名”的时代。九十年代初陈思和提出了“民间”概念,为一九九○年代的文学创作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空间。九十年代末他又提出“潜在写作”、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等概念。通过这些“命名”,陈思和建立起了一种宏大的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并逐步形成了一个自主的文学史史学体系。
陈先生于2001年担任中文系主任后,推行本科生教学改革,强化基础课程,其主持的《中国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课程获得教育部精品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等奖项,复旦大学中文学科被评为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主编的《》一书获全国普通高校教材一等奖。编撰的《图传》获国家优秀图书奖提名奖。著作《陈思和自选集》获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根据其课堂讲义修订出版的著作《》获优秀著作二等奖。其他著作还有学术传记《人格的发展——传》,学术专著《新文学整体观》,编年体论文集《笔走龙蛇》、《鸡鸣风雨》、《犬耕集》等10余种,新近出版有《思和文存》等数种。